打鼾/呼吸中止症之睡眠檢查
王文弘醫師 / 醫學博士 / 美國外科學院院士
國泰醫院耳鼻喉科 / 輔仁大學醫學系專任副教授
睡眠檢查(Sleep study)包括有以下兩種檢查:
一:整夜睡眠多項生理檢查(英文為 Polysomnography,簡稱 PSG) è 看阻塞的嚴重程度(分成單純打鼾、輕度呼吸中止症、中度呼吸中止症、重度呼吸中止症),在睡眠生理檢查室做檢查
睡眠生理檢查是指受檢者於夜間,在睡眠時間至生理檢查室,經由多項生理訊號的檢測,完整紀錄分析從入睡至隔日清晨清醒的完整生理反應,找出睡眠障礙的原因,以求有效的治療。PSG是目前診斷及評估各種睡眠呼吸障礙及其嚴重程度最有力的方法,包含不同種類的睡眠呼吸中止症、上呼吸道阻力症候群 (Upper airway resistance syndrome)及單純性打鼾 (Primary snoring) 。如果上呼吸道只是輕度狹窄,引起呼吸道組織的震動而沒有完全阻塞氣流,就是所謂”單純性打鼾”,但是如嚴重狹窄而完全阻塞氣流就是”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
對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之嚴重程度分類,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睡眠醫學中心 (Division of Sleep Medicine at Harvard Medical School)將其區分為以下三種,在台灣一般也使用此標準:
- 輕微 (Mild): AHI = 每小時5-14 次
- 中度 (Moderate): AHI = 每小時15-29 次
- 嚴重 (Severe): 每小時AHI > = 30 次
二:藥物誘導式的睡眠內視鏡 (英文為Drug induced sleep endoscopy,簡稱DISE) è 看阻塞的位置(分成上顎、側咽壁、舌部、會厭軟骨),在門診手術室做檢查
為什麼要做藥物誘導式的睡眠內視鏡 (DISE) ?
以前使用睡眠多項式生理檢查偵測病人的睡眠狀況,雖然可以得知病人晚上睡覺時是否”有”呼吸道阻塞,但是我們不知道阻塞的位置到底在哪裡。也就是說,不知道應該要開什麼刀,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因此我們利用靜脈注射的鎮靜藥物,等病人開始打呼時進行內視鏡檢查,可以更可靠的確定打呼聲來自於上呼吸道的哪個位置。常用的鎮靜藥物包括:
1. Propofol
2. Midazolam
3. Dexmedetomidine(Precedex®)新的鎮靜安眠藥物。最大特色是沒有呼吸抑制的副作用(需自費)
檢查前要做什麼準備嗎?
受測前一日夜晚12點以後要空腹,以避免在檢查中產生胃酸逆流或嗆到的情況
檢查流程
1. 檢查前醫師會先給予一些藥物以減少病人的口鼻分泌物。
2. 由於施測的內視鏡將會從鼻孔進入,所以會在雙邊鼻孔給予局部的血管收縮劑,方便內視鏡通過。
3. 會在單邊鼻孔給予局部的麻醉藥,降低檢查中的敏感程度。
4. 在真正進入DISE檢測前,會在病人清醒時先做一次內視鏡評估上呼吸道型態。
5. 檢查時採取的睡姿沒有一定,一般仰躺、病人平常睡姿、仰躺加轉頭......等姿勢都有醫師採用,但一般會有一種以上睡姿的評估,以了解姿勢療法對睡眠呼吸中止是否有效。
6. 檢查過程是以Bispectral index (BIS) (自費)作為臨床用來評估病人鎮靜程度的指標,一般會要求在55-70之間,BIS愈小,表鎮靜程度愈深,上呼吸道塌陷或阻塞的程度就會增加。
檢查中可能的風險
1. 鎮靜的程度過深:造成上呼吸道塌陷或中樞性的窒息。一般從小劑量鎮靜藥物逐量增加,以及事先給予氧氣或同時給予陽壓呼吸,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2. 其他:注射位置的疼痛、對鎮靜藥物的過敏、插管/ 氣切 (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