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窄頻影像(Narrow band image)內視鏡在耳鼻喉疾病的應用

 

國泰醫訊 152期

【醫學報導】 
讓頭頸部腫瘤無所遁形-窄頻照妖內視鏡 

汐止國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 王文弘 

門診中常遇到一些患者問:「為什麼口腔癌沒有辦法在很早期的階段就發現?」。有什麼儀器可以早期檢驗發現癌細胞?

國民健康局民國97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男性10大癌症發生率中,罹患頭頸部癌症(包括口腔口咽及下咽癌5349人、食道癌1849人、鼻咽癌1162人,總共8360 人)新發個案總人數遠超過排名第一的肝及肝內膽管癌(7401人)。其中口腔癌及食道癌發生率仍持續攀升,最令人婉惜的是發現時常常都已經是癌症末期,不但已經無法用手術完全切除,連存活率都大為降低。

一般我們在門診常見到用來檢查腫瘤的內視鏡是使用氙氣做為光源,然而腫瘤在早期時,不但體積小而且呈現扁平形狀,甚至顏色與周圍正常組織一模一樣。以平常肉眼或者是傳統內視鏡根本無法偵測得到早期癌病灶。窄頻影像(我們簡稱叫做NBI)內視鏡就是因應這個需求而生。NBI 窄頻影像技術即是利用濾片使光線波長窄化,可以使表層黏膜微血管及表面黏膜形態構造更明顯的表現出來,藉以早期找到黏膜表層最早期癌病變,那麼即使是初期的腫瘤,NBI 窄頻影像技術也會如同照妖鏡般讓癌症無所遁形!

作者在2007年開始使用NBI內視鏡檢查頭頸癌。在初期追蹤206位過去曾經有頭頸癌治療病史病患中,其中39位病人共又發現62處新的癌症病灶,其中有13處需以窄頻影像才能發現到,也就是說復發的癌症病灶中有21%是無法以現有的診斷工具發現。最近6年來已經累積了一萬人次的篩檢經驗,其中在鼻咽癌的早期診斷獲致重大成果,成功建立了NBI應用於初次診斷及復發早期鼻咽癌的新標準。同時我們發現以過去頭頸癌的診斷標準根本不適用於早期鼻咽癌,若是給沒有經驗的醫師檢查及判讀下,不但與一般傳統內視鏡診斷率幾乎相同,甚至有非常高的偽陽性率發生(即一般發炎性病變誤認為是復發鼻咽癌),造成病人無謂恐慌及困擾。最重要的發現是NBI內視鏡在頭頸黏膜癌的早期診斷率,在癌前病變的分化不良階段就可以偵測到病變,此時甚至連最新的正子斷層攝影都檢測不出來,作者目前有高達8篇的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並引起國際間的高度重視。

因此,現行推廣的口腔黏膜篩檢,事實上並無法涵蓋高危險族群所有可能發生頭頸部癌症的位置,而我們利用NBI 對早期癌病變診斷的特點發展出頭頸部高階內視鏡篩檢模式(Endoscopic multi-level screening protocol,簡稱EMLS),從口腔、鼻咽、口咽、下咽、喉及食道不同層次做全方位檢查,以達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最佳效果。

最後,我們呼籲高危險族群,也就是曾經有頭頸癌病史、家族中有人罹患鼻咽癌、血清中對抗EB病毒的抗體較高者、長期嚼檳榔、吸菸、喝酒、不良口腔衛生、口腔癌的癌前病變(如口腔白斑症、紅斑症、黏膜下纖維化、疣狀增生)等,罹患頭頸癌的風險都比較高。建議每3到6個月接受窄頻內視鏡全方位檢查,將可提高罹癌者的治癒率及存活率。

  傳統內視鏡使用氙氣做為光源,以肉眼可以見到有如白色日光光源的影像(圖A及圖C),但腫瘤在初期時,不易發現腫瘤。窄頻影像技術是利用濾片使光線波長窄化,可突顯表面黏膜形態構造(圖B及圖D)的原理,能夠清楚地觀察病灶表面的紋路、微細血管排列與粗細之變化,即使是初期的腫瘤,也會無所遁形。 
(本圖摘錄自作者發表於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10;136:234-239)

http://www.cgh.org.tw/tw/content/magazine/health/NEW/152/152-2.html

讓頭頸部腫瘤無所遁形-窄頻照妖內視鏡  

arrow
arrow

    微創內視鏡手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