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嚨卡卡(異物感、梅核氣、臆球症、咽癔症、喉球症)
「卡卡家族」現出原形
王文弘 醫師
吳女士: 「醫生啊!最近喉嚨都有異物感,常會引發咳嗽,總覺得有一口痰卡在喉嚨的感覺,請問會是生什麼病呢?」
陳老爹: 「先生啊!我姪子因為喉嚨卡卡才被你診斷出為喉癌,我會不會也有這個問題啊?」
張小姐:「醫生啊!我媽媽上次覺得有東西卡在喉嚨的感覺,你幫她發現是因為甲狀腺腫瘤壓迫而提早接受手術切除。現在我好像也有同樣症狀,我會不會遺傳到媽媽甲狀腺的問題啊?」
近年來常在新聞媒體看到類似標題:「喉嚨卡卡 扁桃腺結石作祟」; 「喉嚨卡卡 慢性咽喉炎作怪」; 「喉嚨卡卡 竟是早期咽喉癌食道癌」; 「喉嚨卡卡 誤為感冒竟罹下咽癌」...................。一個「喉嚨卡卡」症狀竟然可以有這麼多的病因,讓人看了真得霧煞煞、腦卡卡,為了讓這群「卡卡家族」的成員現出原形,特地整理本文。
這些「喉嚨卡卡」症狀就是典型的「梅核氣」,如梅核塞於咽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時發時止為特徵的咽喉疾病,也稱臆球症、咽癔症、喉球症或喉嚨壓力症候群。在確定這個診斷之前,必須先排除器質性疾病的可能性。
引起喉嚨都有異物感的疾病許多,主要可分為:
(1) 器質性病因: 分為
(a) 局部病因:主要是鼻咽喉部或鄰近器官的病變、疾病,如喉咽部的腫瘤、鼻竇炎、扁桃腺腫大、甲狀腺腫大、食道疾病、胃液逆流等都可能是造成喉嚨有異物感的原因。
(b) 全身病因:主要是貧血(特別是缺鐵性貧血)和內分泌失調。
(2) 非器質性(功能性失調)病因: 與心理精神方面較有關係,如神經官能症、恐癌症等心理方面因素也可能引起自律神經失調而感到喉嚨有異物的不適感。
詳述主要病因如下:
可能病因 |
建議檢查 |
治療 |
備註 |
咽喉部腫瘤 |
軟式纖維內視鏡檢查鼻咽,口咽及喉部是否有異狀。建議以窄頻內視鏡篩檢較易發現早期癌。 |
早期腫瘤可以使用雷射或達文西機器手臂輔助微創手術切除。 |
高危險群(例如有菸酒檳榔史,或長期胃酸逆流者)需確定沒有如咽癌、食道癌、喉癌或會厭軟骨囊腫等器質性變病。 |
焦慮症 自律神經失調 |
身心科評估。 |
培養規律的生活作息與休閒習慣,必要時醫師處方抗焦慮劑、肌肉鬆弛劑等輔助治療。 |
因焦慮、緊張、壓力、恐懼引起,可能是咽下縮肌之張力亢進所致,造成口水的分泌變得較少及較黏稠,讓患者誤以為喉嚨內有「痰」。 |
慢性扁桃腺炎(扁桃結石) 舌扁桃腺炎 |
耳鼻喉科局部檢查。 |
口服抗生素及止痛藥。若經常發作影響生活則可考慮手術切除。五歲以上即可切除,而不影響免疫功能。 |
急性扁桃腺炎若長期反覆發作則形成慢性。症狀往往只有吞嚥疼痛或喉嚨異物感而已。 |
打鼾 |
1. 耳鼻喉科局部檢查。 2. 軟式纖維內視鏡檢查。 |
雷射打鼾手術或打鼾支架植入手術。 |
睡覺時「懸雍垂」(或稱小舌頭)過度振動所發出的噪音。 |
睡眠呼吸中止症 |
1. 耳鼻喉科局部檢查。 |
1. 打鼾支架植入手術。 2. 懸壅垂咽顎成形術(UPPP) 3. CPAP-陽壓呼吸器(連續正壓呼吸輔助器) |
定義是「睡覺時每小時呼吸停止有5次以上,每次10秒以上」。皆發生於打鼾嚴重者,尤其是肥胖者。嬰幼兒之睡眠呼吸中斷症大都因慢性扁桃腺炎或增殖體肥大。 |
聲帶結節(長繭) |
軟式纖維內視鏡檢查。 |
發生初期,若能讓聲帶休息數週,輔以口服消炎藥,結節常可自然消失。但若已經年累月,則需做喉內視顯微鏡手術摘除。 |
常發生於需長期講話,以聲音為職業或喜歡大喊大叫者(如老師、歌星)。 |
聲帶息肉 |
軟式纖維內視鏡檢查。 |
聲帶息肉不會自然消失,需做喉內視顯微鏡手術摘除。 |
原因略同於聲帶結節,但通常是單側,可能在一次大聲嘶喊後突然發生。 |
甲狀腺腫大 |
1. 抽血做甲狀腺功能檢查(T3,T4,TSH) |
根據不同甲狀腺病因給予適當治療。治療原則可參照甲狀腺腫吃藥會好嗎?一文。 |
甲狀腺位於脖子正中央下方。過大會引起喉嚨異物感。原因可能是單純甲狀腺結節、甲狀腺功能亢進(或低下)、甲狀腺炎、甲狀腺癌等。甲狀腺的腫大或功能異常都可能和異物感有關。 |
頭頸部骨頭病變: 1.頸椎骨刺或錯位 2.顳顎關節障礙 3.莖突過長 4.環杓關節炎 |
X光攝影 |
可配合適當的頸椎矯治與復健運動改善。 |
1.多半會誘發上背疼痛/肩胛骨痠痛的情況。多半是由於不當的姿勢引起頸椎弧度消失,使頸椎周邊的肌肉被迫產生不當的收縮所致。頸椎變形刺激到交感神經或直接對軟組織的壓迫發炎都會產生異物感。 2.顳骨莖突過長症會刺激到舌咽神經。 3.環咽肌功能異常。 |
乾燥症 |
診斷乾燥症必須在下列6項條件中至少符合4項,包括眼乾症狀、口乾症狀、淚液測試五分鐘後小於5mm、唾液腺閃爍造影檢查、唾液腺組織切片、自體免疫抗體出現SSA或SSB。 |
1. 增加口水分泌的藥物。 |
人體的鼻粘膜和呼吸道容易受到刺激,抵抗病菌侵襲的能力也降低,這一些都易引起咽喉炎。 |
胃食道逆流 喉咽逆流 食道裂孔疝 食道弛緩不能症 食道憩室 食道痙攣 食道硬皮症 胃病 |
軟式纖維內視鏡及上消化道檢查。建議以窄頻內視鏡篩檢較易發現早期病灶。 鋇劑食道攝影 |
胃食道逆流、喉咽逆流首選的藥物為質子幫浦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PPI),減少胃酸分泌。 食道裂孔疝、食道弛緩不能症、食道憩室可能需外科手術治療 |
胃食道逆流通常在晚上,平躺時發生。大部分的喉咽逆流病人不會出現食道炎的情形,而喉咽逆流多在白天直立姿勢發生。 |
鼻竇炎 過敏性鼻炎 鼻涕倒流 |
軟式纖維內視鏡檢查。 |
依嚴重度從雷射手術或內視鏡手術。 |
|
慢性咽喉炎 |
軟式纖維內視鏡及上消化道檢查。建議以窄頻內視鏡篩檢較易發現早期病灶。 |
若排除以上各疾病,治療可給予口服消炎、化痰藥。 |
原因不明。通常有兩種反應:一是 整日乾咳或清喉嚨,二是猛吞口水。清喉嚨會使空氣柱刺激咽喉壁的黏膜,使喉頭變得更乾;猛吞口水也會使有滋潤作用的喉部黏膜變乾,而使喉嚨感到不舒服,形成惡性循環。
|
全身病因: 貧血 內分泌失調 |
血液學檢查 |
一定要仔細尋找發生貧血的原因(例如可能潛藏的腫瘤),方能對症治療。 |
貧血(特別是缺鐵性貧血)。 其中中年女性特別要 注意貧血和內分泌失調的可能性。 |
結論
從以上常見的幾類器質性病因(自律神經失調及慢性咽喉炎除外)的檢查項目中可以發現以窄頻內視鏡從鼻咽、口咽、下咽喉及食道全方位篩檢幾乎涵括了六、七成左右的病因,若加上鋇劑食道攝影、超音波及抽血檢查則可達到九成以上的檢出率,因此當窄頻內視鏡、鋇劑食道攝影(食道蠕動功能評估)、超音波(甲狀腺構造評估)及抽血(血液學檢查、甲狀腺功能及自體免疫抗體評估)都無異常時常會認為較可能是心理精神方面病因或原因不明造成,當然還是要根據每個人不同症狀來做個別的考量,另外目前窄頻影像內視鏡需要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