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頻影像系統(Narrow Band Imaging System)
窄頻內視鏡 揪出早期癌變
(王醫師已於102年1月轉任國泰醫院耳鼻喉科)
▲醫師說明利用窄頻影像(NBI)內視鏡檢查的情況。(記者洪素卿攝) |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內視鏡搭配特殊光源,零期癌也能現形!近年科技進步下,醫師能在特定「光源」下進行內視鏡檢查,可看到癌組織彷彿經過特殊染色、會以不同顏色呈現,有助醫師更不容易漏掉早期、更微小的癌組織。日前一名曾罹患三期鼻咽癌的52歲男子,就是以這種「窄頻影像(NBI)內視鏡」檢查、在術後6年追蹤時,又揪出僅有0.5公分的一期上皮細胞癌。
為何改變光源頻譜就能讓癌細胞現形?嘉義長庚醫院耳鼻喉部主任王文弘指出,傳統影像內視鏡是以氙氣做為光源,肉眼見到的是白色光源下的影像,窄頻影像則是以濾片使光線波長窄化,藍綠更鮮明,可凸顯粘膜表層微血管及粘膜形態構造,而癌組織在早期就會有一些微血管形成。
王文弘指出,長庚團隊自2007年用內視鏡篩檢206位頭頸癌高危險群,共39名、檢出62處癌症病灶,其中13處(21%)只有用窄頻影像內視鏡才能發現。其中,對於初次診斷鼻咽癌篩檢的敏感度,更是比傳統影像高32%。該團隊也發現,部分癌前病變甚至連正子斷層攝影(PET-CT)都檢測不出來,估計該院兩年來至少已為9名患者抓出正子造影都沒發現的早期癌變。
王文弘解釋,早期癌細胞雖可能形成微血管,但還沒對外代謝,因此利用葡萄糖代謝來找癌細胞的正子斷層,不一定看得出來。但癌組織形成微血管後、其中血色素會吸收特定波長的光,因此在窄頻影像內視鏡可以看到。
醫師呼籲,凡是有頭頸癌病史、家族有人罹患鼻咽癌、血清中對抗EB病表的抗體較高者、長期嚼檳榔、吸菸、喝酒、不良口腔衛生、口腔癌的癌前病變等,建議每3到6個月接受窄頻內視鏡檢查,以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最佳效果。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mar/1/today-health3.htm
留言列表